中药一号网 >>所属分类 >> 根茎类中药材    清热类中药材    攻毒杀虫止痒   

苦参

编辑词条

  中药苦参为豆科苦参属的植物。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别名:苦骨、地槐、水槐、菟槐、骄槐、野槐或白茎。分布于俄罗斯、日本、印度、朝鲜以及大陆的南北各省区等地,生长于海拔1,5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坡、沙地、草坡、灌木林中及田野附近,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目录

苦参的功效与作用编辑本段回目录

苦参的功效:

  苦参、苦参碱、苦参黄酮等均有抗心率失常作用。苦参有增加冠脉流量,保护心肌缺血及降血脂作用,总碱还有防止白细胞减低及抗辐射作用。醇提取物对阴道滴虫、阿米巴原虫有杀死作用。煎剂对结核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多种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并有利尿、抗炎、抗过敏、镇痛及平喘、祛痰作用。

  【药材】中药苦参为多年生落叶亚灌木植物苦参的根。在各地均产。每年春秋两季采收入药用。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肝;肾;大肠;小肠经;膀胱;心经;膀胱经。
  【功效】
  1、清热燥湿:广泛应用与多重湿热病症,如湿热泻痢 外用可以煎汤外洗,用于痔疮,妇女妇科。
  2、杀虫(外用),利尿。
  【应用】
  1.治疗带下阴痒。对妇女带下色黄,以及男性阴肿阴痒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2、治疗湿疹疥癣。苦参浴能够清除下焦湿热,并且杀虫止痒,对湿疹疥癣引起的皮肤瘙痒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3.治疗小便不利。苦参浴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小便不利,灼热涩痛。尤其对妇女因妊娠而引起的小便不利,配合服用苦参汤剂效果更加。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主湿热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阴痒;疥癣;麻风;皮肤瘙痒;湿毒疮疡。

苦参苦参


苦参的作用:

   1.《本草衍义补遗》:苦参,能峻补阴气,或得之而致腰重者,因其气降而不升也,非伤肾之谓也。其治大风有功,况风热细疹乎。
  2.《本草纲目》:苦参、黄柏之苦寒,皆能补肾,盖取其苦燥湿,寒除热也。热生风,湿生虫,故又能治风杀虫。惟肾水弱而相火胜者用之相宜,若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也。张从正亦云,凡药皆毒也,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则五味各归其脏,必有偏胜气增之患,诸药皆然,学者当触类而长之可也,至于饮食亦然。又按《史记》云,太仓公淳于意医齐大夫病龋齿,灸左手阳明脉,以苦参汤日漱三升,出入慎风,五、六日愈,此亦取其去风气湿热杀虫之义。
  3.《本草汇言》:姚斐成云,苦参,祛风泻火,燥湿去虫之药也。前人谓苦参补肾补阴,其论甚谬。盖此药味苦气腥,阴燥之物,秽恶难服,惟肾气实而湿火胜者宜之;若火衰精冷,元阳不足,及年高之人,胃虚气弱,非所宜也。况有久服而致腰重者,因其专降而不升,实伤肾之谓也,何有补肾补阴之功乎
  4.《本草经百种录》:苦参,专治心经之火,与黄连功用相近。但黄连似去心脏之火为多,苦参似去心腑小肠之火为多,则以黄连之气味清,而苦参之气味浊也。按补中二字,亦取其苦以燥脾之义也。
  5.《长沙药解》:《金匮》苦参汤,治狐惑蚀于下部者,以肝主筋,前阴者宗筋之聚,土湿木陷,郁而为热,化生虫NI,蚀于前阴,苦参清热而去湿,疗疮而杀虫也。当归贝母苦参丸,用之治妊娠小便难,以土湿木陷,郁而生热,不能泄水,热传膀胱,以致便难,苦参清湿热而通淋涩也。
  6.《本草正义》:苦参,大苦大寒,退热泄降,荡涤湿火,其功效与芩、连、龙胆皆相近,而苦参之苦愈甚,其燥尤烈,故能杀湿热所生之虫,较之芩、连力量益烈。近人乃不敢以入煎剂,盖不特畏其苦味难服,亦嫌其峻厉而避之也。然毒风恶癞,非此不除,今人但以为洗疮之用,恐未免因噎而废食耳。
  7.《神农本草经》: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8.《名医别录》:养肝胆气,安五脏,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止渴,醒酒,小便黄赤,疗恶疮下部疡,平胃气,令人嗜食。
  9.陶弘景:恶病人酒渍饮之,患疥者服亦除,盖能杀虫。
  10.《药性论》:治热毒风,皮肌烦躁生疮,赤癞眉脱,主除大热嗜睡,治腹中冷痛,中恶腹痛,除体闷,治心腹积聚。
  11.《唐本草》:治胫酸,疗恶虫。
  12.《日华子本草》:杀疳虫。炒带烟出为末,饭饮下,治肠风下血并热痢。
  13.《珍珠囊》:去湿。
  14.《滇南本草》:凉血,解热毒,疥癞,脓窠疮毒。疗皮肤瘙痒,血风癣疮,顽皮白屑,肠风下血,便血。消风,消肿毒,痰毒。
  15.《本草从新》:燥湿,胜热,治梦遗滑精。

  炮制
  1.苦参片来货为片子除去杂质,不洁者洗净,过大者润软改刀,干燥;如为原药材,除去杂质及芦头须根,大小分档,洗净,润透,切成6--10毫米厚片,干燥。
  2.苦参炭 取净苦参片,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呈焦黑色,内部焦黄色,喷洒少许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

常用药方编辑本段回目录

  1.治痢疾:陈苦参350克 粉甘草350克.碾为末.用姜5克与陈茶一撮煎水用煎药 大人服一钱婴儿服1.5~2.5克.(《众妙仙方》)
  2.治血痢不止:苦参炒焦为末 水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饮下.(《仁存堂经验方》)
  3.治痔漏出血 肠风下血酒毒下血:苦参(切片 酒浸湿蒸晒九次为度 炒黄为末净)500克 地黄(酒浸一宿蒸熟 捣烂)200克.加蜂蜜为丸.每服10克,白滚汤或酒送下 日服二次.(《外科大成》苦参地黄丸)
  4.治齿缝出血:苦参50克,枯矾5克.为末;日三揩之。(《普济方》)
  5.治谷胆 食毕头旋心怫郁不安而发黄 由失饥大食胃气冲熏所致:苦参150克 龙胆一合.为末牛胆丸如梧子大.以生麦汁服五丸 日三服。(《肘后方》)
  6.治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各200克.上三味 末之炼蜜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 加至十丸。(《金匮要略》当归贝母苦参)
  7.当归贝母苦参丸:处方:当归15克,川贝母粉3克(分冲),苦参15克,炙百部15克,前胡12克,白前10克,杏仁10克,桃仁10克,薏苡仁30克,桑白皮10克。用法与用量:服上方5剂后,咳嗽、气急已减大半,黄稠痰、黄腻苔已除,上方加减共服10剂,诸症消失,病告而愈。疗效:证属痰热蕴肺,气道瘀阻,宣降失司。治宜清热宣肺,化痰逐瘀。

苦参的食用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食疗方法:

  苦参味苦、性寒,归肝、肾、胃、大肠经。
  善降泄;具有清热燥湿利水退黄,祛风杀虫的功效。
  主治时热发狂,热毒结胸,消渴,湿热泻痢,肠风便血,带下阴痒,黄疸,小便赤涩,风疹瘙痒,疥癣,麻风,湿毒疮疡。
  食物相克:
  苦参反藜芦,恶贝母、漏芦、菟丝子。
  相关人群:
  苦参苦寒败胃损肾,脾胃虚寒、肾虚无热者禁服。
  制作指导:
  1. 用于湿热下痢,黄疸,赤白带下,阴部瘙痒等,常与黄柏、龙胆草等合用;用于周身风痒,疥疮顽癣,常合赤芍、地黄、白藓皮等同用;用于麻风,常与大风子等同用。
  2. 用于多种外科疾患,如湿疹、疖疮、癣疥、麻风等。可煎水外洗,亦可水煎内服。
  3. 能治疗下焦湿热的小便不利,常配车前子、木通同用。

民间偏方:苦参25克,白酒250克,泡一周,每日饮25克,治疗疥疮。

  【使用方法】
  1.煎煮泡浴法。将苦参50克放入到水中煎煮30分钟,待水温降至适宜温度时浸浴全身。
  2.苦参熏洗浴。将苦参液趁热熏洗患处,并用毛巾蘸水热敷。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3.苦参浴足。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4.苦参坐浴。治疗妇科带下瘙痒、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和各种便血疾病,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苦参禁忌编辑本段回目录

  1.脾胃虚寒者忌服。
  2.《医学入门》:胃弱者慎用。
  3.《本草经疏》:久服能损肾气,肝、肾虚而无大热者勿服。

苦参图片编辑本段回目录

    
  

苦参苦参

  

苦参苦参

  

苦参苦参

  

苦参苦参

  

苦参苦参

  

苦参苦参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下一篇五灵脂

声明:中药一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切勿模仿及使用,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中药一号网将不会对可能引起的任何损失负责!

词条信息

已删除
此用户已删除
词条创建者
已删除
此用户已删除
最近编辑者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