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一号网 >>所属分类 >> 中药图片大全   

桑椹

编辑词条

桑椹子

目录

桑椹子介绍编辑本段回目录

  「拼音」Sāng Zhēn Zǐ

  「英文名」FRUCTUS MORI

  「拉丁文名」 Morus alba L.

  「别名」桑实、葚、乌椹、文武实、黑椹、桑枣、桑葚子、桑粒、桑果等。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

  「原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15m。树皮灰白色,有条状浅裂;根皮黄棕色或红黄色,纤维性强。单叶互生;叶柄长l-2.5cm;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5-20cm,宽4-10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锯齿或圆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脉上有短毛,腋间有毛,基出脉3条与细脉交织成网状,背面较明显;托叶披针形,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状?荑花序,腋生;雌花序长l-2cm,被毛,总花梗长5-10mm;雄花序长1-2.5cm,下垂,略被细毛;雄花具花被片4,雄蕊4,中央有不育的雌蕊;雌花具花被片4,基部合生,柱头2裂。瘦果,多数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的聚合果,长l-2.5cm,初时绿色,成熟后变肉质、黑紫色或红色。种子小。花期4-5月,果期5-6月。

  「性状」性状鉴别 聚花果由多数小瘦果集合而成,呈长圆形,长1-2cm,直径5-8mm。黄棕色、棕红色至暗紫色;有短果序梗。小瘦果卵圆形,稍扁,长约2mm,宽约1mm,外具肉质花被片4枚。气微,味微酸而甜。以个大、肉厚、包紫红、糖性大者为佳。

  「生境分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江苏、浙江、湖南、四川、河北等地。

  「化学成分」含糖、糅酸、苹果酸及维生素B1、B2,C和胡萝卜素。桑椹油的脂肪酸主要由亚油酸和量的硬脂酸、油酸等组成。

  「营养价值」桑葚的主要营养成分有水分、糖分、粗蛋白、灰分、粗纤维、游离酸、可溶性无氮物等,此外,桑葚中还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及易于吸收的多糖、丰富的维生素、红色素及人体缺乏的钙、铁、锌、硒等矿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力、促进造血细胞的生长、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有一定的药理学价值。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熬膏、生啖或浸酒。外用:浸水洗。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便溏者禁服。

桑椹子

功效与作用编辑本段回目录

  桑葚入药,始载于唐朝的《唐本草》。中医认为,桑葚味甘性寒,人心肝、肾经,有滋阴补血作用,并能治阴虚津少、失眠等。另据许多古典中医文献记载:利五脏关节,通血气,安魂镇神,降压消渴,令人聪目,变白不老,解中酒毒等功效。现代医学临床证明:桑葚有很好的滋补心、肝、肾,及养血祛风的功效。对降脂和减轻神经衰弱、动脉硬化、性功能衰弱、耳聋眼花、须发早白、内热消渴、血虚便秘、风湿关节疼痛均有显著疗效。美国约翰?佩珠托领导的研究小组的实验发现,桑树含有抗肿瘤物质白藜芦醇,有抗癌作用。药理研究表明:桑葚入胃能补充胃液的缺乏,促进胃液的消化,人肠能促进肠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因而有补益强壮之功。

桑椹子

  「性味」甘;酸;性寒

  「归经」肝;肾经

  「功能」滋阴养血;生津;润肠。摘录《国内药典》

  「主治」主肝肾不足和血虚精亏的头晕目眩;腰酸耳鸣;须发早白;失眠多梦;津伤口渴;消渴;肠燥便秘。摘录《国内药典》

  1.《唐本草》:"单食,主消渴。"

  2.《本草拾遗》:"利五脏关节,通血气,捣末,蜜和为丸。"

  3.《本草衍义》:"治热渴,生精神,及小肠热。"

  4.《滇南本草》:"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

  5.《纲目》:"捣汁饮,解酒中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

  6.《玉楸药解》:"治癃淋,瘰疬,秃疮。"

  7.《本草求真》:"除热,养阴,止泻。"

  8.《随息居饮食谱》:"滋肝肾,充血液,祛风湿,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

  9.《现代实用中药》:"清凉止咳。"

  10.《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安胎。"

  「复方

  1.治心肾衰弱不寐,或习惯性便秘:鲜桑椹一至二两,水适量煎服。(《闽南民间草药》)

  2.治瘰疬:文武实,黑熟者二斗许,以布袋取汁,熬成薄膏,白汤点一匙,日三服。(《素问病机保命集》文武膏)

  3.治阴症腹痛:桑椹,绢包风干过,伏天为末。每服三钱,热酒下,取汗。(《湃湖集简方》)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炒升麻 下一篇胖大海图片

声明:中药一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切勿模仿及使用,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中药一号网将不会对可能引起的任何损失负责!

词条信息

已删除
此用户已删除
词条创建者
已删除
此用户已删除
最近编辑者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