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一号网 >>所属分类 >> 花叶类中药材    解表类中药材    化痰止咳平喘   

泡桐花

编辑词条

  泡桐花,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酮的花。泡桐花 长7-12cm。花萼灰褐色,长2-2.5cm,质厚,裂片被柔毛,内表面较密;花冠白色,干者外面灰黄色至灰棕色,密被毛茸,内面色浅,腹部具紫色斑点,筒部毛茸稀少。气微香,味微苦。

目录

泡桐花的功效与作用编辑本段回目录

泡桐花的功效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肺利咽;解毒消肿。主肺热咳嗽;急性扁桃体炎;菌痢;急性肠火;急性结膜火;腮腺火;疖肿;疮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5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激;或制成膏剂搽。



 

泡桐花泡桐花


 

泡桐花的作用

  治腮腺炎(痄腮):泡桐花八钱。水煎,白糖一两冲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治疗炎症感染:将泡桐花制成注射剂、片剂、药膏、水剂等多种剂型,治疗16种疾病计244例,均有一定疗效。其中对上感、支气管肺炎、急性扁桃体炎、菌痢、急性肠炎、疖肿、急性结膜炎的疗效较好,治疗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制剂及用法;一注射剂:每毫升相当于鲜花6克或干花1.5克,每日肌注2~4次,每次2~4毫升;二片剂:每片相当于干花0.25克,每次5~10片,日服3~4次;三水剂:滴眼、滴鼻或滴耳用,每日2~3次,适用于外耳道炎、鼻炎、结膜炎等;四药膏:每100克含干花约500克,调剂成膏后外用,每日1~2次,适用于手足癣、疮疖、烧伤等。

  年轻人青春发育期,脸上易长“青春痘”,用泡桐花可治愈,方法是;春天泡桐树开花时,采摘一把鲜桐花,晚上临睡前先以温水洗脸,取桐花数枚,双手揉搓至出水,在患部反复涂擦,擦到无水时为止,然后上床睡觉,第二天早晨洗脸,同法连用三天,一周后“青春痘”便会自然消失。

  泡桐花治疗过敏性紫癜

  皮肤起了很多红点点,刚开始出的是鲜红的点点,后来变成暗红发紫的颜色。且两条腿发胀、发痒,有浮肿症状,同时孩子经常感到肚子疼。这就是患上了过敏性紫癜。用自制的桐花粉末,每天给吃一大汤匙,用温水冲服。连服七天后,不再出新的点点了,继续服用一段时间,浮肿、发痒、腹痛等症状逐渐消失。半月后过敏性紫癜的症状就完全消退了。采集新鲜的泡桐花,让其替代韭菜,包饺子吃,双管齐下,效果也不错。
泡桐花治疗烫伤烧伤:采新鲜的泡桐花或刚落下的泡桐花装在大罐头瓶内,捣踏实,然后用塑料布将瓶口封好,放在向阳的地方晒上一个月,当瓶内的泡桐花腐烂变成?糊时备用,用时用毛笔蘸?糊涂抹患处,直到痊愈。

现代研究编辑本段回目录

化学成份

  毛泡桐花含香精油(essential oils).

药理作用

  1.抗菌和抗病毒作用:毛泡桐皮的乙醚、乙醇。丙醇提取物均有抗菌活性,体外抗菌试验证明,毛泡桐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作用较强,对卡尔斯伯金酵母菌次之,对大肠杆菌较弱。毛泡桐茎丁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和类链球菌有抗菌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紫葳新甙Ⅰ,对上述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50μg/ml。毛泡桐叶中分离出的几种结晶,对8种常见菌和流感病毒、仙台病毒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毛泡桐木部所含右旋芝麻素(dsesamin)对流感病毒、仙台病毒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毛泡桐叶中所含熊果酸在体外对革兰阳性细菌、革兰阴性细菌和酵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50-400μg/ml,200-800μg/ml和 100-700μg/ml。泡桐花提取物也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2.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泡桐果和泡桐木屑提取物能显着延长二氧化硫所致小鼠咳嗽出现时间,并能显着延长豚鼠因组胺喷雾引起的翻倒时间,表明有平喘作用。泡桐叶泡沫提取物使小鼠呼吸道酚红排出量明显增加,表明有祛痰作用。

  3.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熊果酸有明显的安定和降温作用,能降低大鼠的正常体温,减少小鼠自发活动,并能增强戊巴比妥的催眠作用和抗戊四唑的抗惊厥作用。

  4.抗癌作用:熊果酸在体外对培养的肝癌细胞有显着抑制作用,并能延长荷艾腹水癌小鼠的生命。

  5.增强杀昆虫剂作用:毛泡桐含泡桐素和芝麻素,此二成分对除虫菊酯和烯丙除虫菊酯的杀昆虫(蝇。蚊等)作用有增效作用。

  6.其他作用:泡桐果有降压作用,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更明显。熊果酸尚有抗炎作用,增加肝糖原,降低心肌和横纹肌肌糖原作用和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动物实验表明,熊果酸100mg/kg有降低血清转氨酶的作用。毛泡桐柄木质部尚含有梓醇,实验表明梓醇有利尿和泻下作用。毛泡桐树皮含丁香甙,实验表明丁香甙有明显止血作用,用于术中止血,使出血明显减少。

泡桐花图片编辑本段回目录

    
  

泡桐花1泡桐花1

  

泡桐花2泡桐花2

  

泡桐花3泡桐花3

  

泡桐花4泡桐花4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椒目 下一篇黄瓜

声明:中药一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切勿模仿及使用,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中药一号网将不会对可能引起的任何损失负责!

词条信息

已删除
此用户已删除
词条创建者
已删除
此用户已删除
最近编辑者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