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一号网 >>所属分类 >> 花叶类中药材    化痰止咳平喘    药食同源中药   

千日红

编辑词条

 千日红,别名又叫百日红、千日白、千年红、蜻蜓红,花色艳丽有光泽,花干后而不凋,经久不变,所以得名千日红。为苋科千日红属植物千日红,以花序入药。夏、秋采摘花序,晒干。干燥花序呈球形或长圆球形,通常单生,长2~2.5厘米,直径1.5~2厘米,由多数花集合而成;花序基部具2枚叶状圃三角形的总苞片,绿色,总苞片的背面密被细长的白柔毛,腹面的毛短而稀;每花有膜质苞2片,带红色。气微弱,无味。以洁白鲜红或紫红色,花头大而均匀者为佳。

目录

千日红的功效与作用编辑本段回目录

千日红的功效

  【性味】 甘,平。

  1.《福建民间草药》:"甘,平。"

  2.《药材学》:"甘淡,平,味微咸。"

  【归经】 肺;肝经

  【功能】清肝,散结,止咳定喘。

  【主治】 治头风,目痛,气喘咳嗽,痢疾,百日咳,小儿惊风,瘰窃,疮疡。用于慢性或喘息性支气管炎、百日咳。

  1.《福建民间草药》:"祛风,镇肝,退热,明目。"

  2.《南宁市药物志》:"清肝明目,散结消瘿。治瘰疬初起,肝热目痛,血压高头痛。"

  3.《广西中药志》:"花序:凉血消肿,止痉咳。治百日咳;外治疮疡肿痛。民间治月经不调。全株煲水外洗,治跌打疮疖。"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花1~3钱;全草0.5~1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千日红千日红


 

千日红的作用

  千日红可以入药,带采集到的千日红晒干后即可入药,可以清肺祛痰平喘,对治疗肺病、呼吸道疾病具有治疗作用。晒干的千日红花朵既可以被用来泡茶喝,还可以作为一味中药用于中药方中。千日红味道略带甘甜,被现代医学技术开发出了千日红药片和药剂等不同的医药形式。千日红可以治疗头痛风、尿道不畅等疾病,尤其是对慢性气管炎等病症有很好地针对治疗作用。

  1、千日红可以治疗咳嗽痰多,具有祛咳平喘的良效,但是千日红中含有的一种叫千日红素的物质可能会引起人们的疲劳困觉。

  2、千日红可以入肺经,具有清肺消炎,降低血压、血脂、血糖。

  3、千日红可以活血通经、止痛化瘀。对于跌打损伤,外伤不退的情况有很好的效果。

  4、千日红可以降低胆固醇,调节内分泌,平衡机体。

  5、千日红作药用可以防止衰老,驻颜养容。

  6、治头风痛:千日红花三钱,马鞭草七钱。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7、治气喘:千日红的花头十个,煎水,冲少量黄酒服,连服三次。(《药植志》)

  8、治白痢:千日红花序十个,水煎,冲入黄酒少量服。(江西《草药手册》)

  9、治小便不利:千日红花序一至三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10、治小儿风痫:千日红花十朵,蚱蜢干七个。酌加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11、治小儿肝热:千日红鲜花序七至十四朵,水煎服。或加冬瓜糖同炖服。(《福建中草药》)

  12、治小儿夜啼:千日红鲜花序五朵,蝉蜕三个,菊花七分,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千日红的营养价值编辑本段回目录

  千日红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维生素C、E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平肝熄火、明目散结、止咳定喘、清新润肺、调整内分泌紊乱、解郁降火、补血、健脾胃、通经络、消炎、祛斑、特别是治疗内分泌紊乱引起的黄褐斑、雀斑、肝斑、色斑、暗疮有明显疗效。并能降血脂、血压、清热明目、平肝清肺、利尿之效。活血通径、散瘀止痛,还有效治疗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打损伤等。

  千日红之所以有改善身体内部环境和治疗不适症状的效果,是由于她的花序冰水提取物中含有β-花青苷类的千日红苷Ⅰ和千日红苷Ⅱ,以及5种衍生物,并含有皂苷及少量笕菜红素,花朵和挥发油均具有平喘效果。千日红的花朵中含有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维生素C,维生素E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清肝明目,止咳定喘,降压排毒,美容养颜等功效,用千日红的球状花序于金银花,杭菊,甘草麦冬红花搭配,可以调制出颜色美丽且味道可口的五彩茶,饮用后能止咳平喘,并有消暑去热的作用。

千日红泡水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适宜搭配: 不适宜搭配其它花茶。




 

千日红泡水千日红泡水


  冲泡方式: 一取3-4朵,开水冲泡三分钟即可。
  千日红适宜单独冲泡,不宜和苟杞同泡。

千日红禁忌编辑本段回目录

  千日红虽然有清肝定喘之功效,但它里面的千日红素会让没有哮喘的人喝完后,多少会有点儿精神麻木感。

千日红图片编辑本段回目录

    
  

千日红千日红

  

千日红2千日红2

  

千日红3千日红3

  

千日红4千日红4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薜荔果 下一篇芦荟

声明:中药一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切勿模仿及使用,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中药一号网将不会对可能引起的任何损失负责!

词条信息

已删除
此用户已删除
词条创建者
已删除
此用户已删除
最近编辑者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