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一号网 >>所属分类 >> 根茎类中药材    泻下类中药材   

京大戟

编辑词条

  中药京大戟,别名:大戟、龙虎草、天平一枝香、膨胀草、将军草、震天雷,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大戟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洗净,晒干。本品呈不整齐的长圆锥形,略弯曲,常有分枝,长10~20cm,直径1.5~4cm。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粗糙,有纵皱纹、横向皮孔及支根痕。顶端略膨大,有多数茎基及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或淡黄色,纤维性。气微,味微苦涩。

目录

京大戟的功效与作用编辑本段回目录

京大戟的功效

  【名称】:京大戟

  【类别】:泻下药

  【拼音】:JING DA JI

  【拉丁】:Radix Euphorbiae Pekinensis

  【别名】:下马仙、大戟

  【药用部位】:根

  【产地】:江苏、四川、江西

  【性味归经】:寒;苦;归肺、脾、肾经;有毒

  【功能主治】:泻水逐饮。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

  1.《神农本草经》:“主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

  2.《名医别录》:“主颈腋痈肿,头痛,发汗,利大小肠。”

  3.《本草正》:“性峻烈,善逐水邪痰涎,泻湿热胀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0.5~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熏洗。



 

京大戟京大戟


 

京大戟的作用

  1.水肿、臌胀、胸胁停饮。本品泻水逐饮作用类似甘遂而稍逊,偏行脏腑之水湿,多治水肿,臌胀,正气未衰者。《活法机要》治水肿腹水,用大戟与大枣同煮,去大戟不用,食枣。又如十枣汤(《伤寒论》)、舟车丸(《景岳全书》)等方,均与甘遂、芫花等逐水药同用,以治上述病证。

  2.痈肿疮毒,瘰疬痰核。本品能消肿散结,内服外用均可。治热毒痈肿疮毒,可鲜用捣烂外敷;治颈项间痈疽,配当归白术、生半夏为丸服(《本草汇言》);治痰火凝聚的瘰疬痰核,可用大戟与鸡蛋同煮,食鸡蛋(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

现代研究编辑本段回目录

化学成分

  含大戟苷、生物碱、树胶、树脂等。

临床研究

  据报道,以大戟为主,临床上还可用治急慢性肾炎水肿,用大戟500g以食盐9g,加水适量拌匀,制成胶囊。日服2次,每次0.45~0.6g,隔日1次,空腹温开水送服,共观察60余例,均有显著的消肿作用(湖北中医学院:中草医药经验介绍,1970,3)。或用大戟磨粉,装入胶囊,成人每次0.6~0.9g,隔日或隔2日服药1次,7~8次后停药1周,以后视病情再服。若腹水已消,可选用人参养荣丸等调理,曾试治20例,经服药5~36次不等,显效9例,好转9例,无效2例(中级医刊,1960,1:49)。
附药 红芽大戟

  为茜草科植物红大戟knoxia vaierianoides Thotel et Pitard的根。又名红大戟、广大戟。性味苦寒。功用与京大戟略同。但京大戟泻下逐水力强,红芽大戟消肿散结力胜。煎汤服,1.5~5g;研末服1g。外用适量。醋制用或生用。虚弱者及孕妇忌用。反甘草。红芽大戟根含游离蒽醌类0.56%,及结合性蒽醌类0.25%。

药理作用

  本品乙醚和热水提取物有刺激肠管而导泻的作用;对妊娠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能扩张毛细血管,对抗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

京大戟禁忌编辑本段回目录

  体弱者慎服;虚寒水肿者及孕妇禁服。不宜与甘草同用。

京大戟图片编辑本段回目录


    
  

京大戟1京大戟1

  

京大戟2京大戟2

  

京大戟3京大戟3

  

京大戟4京大戟4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龙葵 下一篇水半夏

声明:中药一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切勿模仿及使用,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中药一号网将不会对可能引起的任何损失负责!

词条信息

中药大全
中药大全
圣贤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