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一号网 >>所属分类 >> 根茎类中药材    清热类中药材   

地骨皮

编辑词条

  中药材地骨皮,说到枸杞大家都知道,其实地骨皮是枸杞的根皮,有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的功效与作用。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别名:杞根、地骨、地辅、地节、枸杞根、苟起根、枸杞根皮、山杞子根、甜齿牙根、红耳堕根、山枸杞根、狗奶子根皮、红榴根皮、狗地芽皮。地骨皮能清泄肺热,肺热除则肺气清肃,喘咳等症自可减除,常与桑白皮等同用。对阴虚发热、低热不退等症,常与青蒿、鳖甲、白薇等药配用。用于吐血、衄血等症,可与白茅根、侧柏叶等配用。

目录

地骨皮的功效与作用编辑本段回目录

地骨皮的功效:

  功效分类:清热药
  处方名:骨皮、地骨皮

  性味:甘,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大寒,无毒。"
  ③《纲目》:"味甘淡,寒。"
  归经:入肺、肝、肾经。
  ①《汤液本草》:"足少阴,手少阳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肾二经。"
  ③《本草汇言》:"入足少阴、足厥阴经。"
  功效主治:清热,凉血。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清热滋阴,清热解毒 。

  主治: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痈肿,恶疮。
  ①《本经》:"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
  ②《别录》:"主风湿,下胸胁气,客热头痛,补内伤大劳嘘吸,坚筋,强阴,利大小肠,耐寒暑。" 药性论》:"细锉,面拌熟煮吞之,主治肾家风。"
  ④《食疗本草》:"去骨热消渴。"
  ⑤《本草别说》:"治金疮。"
  ⑥李杲:"治在表无定之风邪,传尸有汗之骨蒸。"
  ⑦王好古:"泻肾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热,补正气。"
  ⑧《日用本草》:"治上膈吐血;煎汤漱口,止齿血,治骨槽风。"
  ⑨《纲目》:"去下焦肝肾虚热。"
  ⑩《本草述》:"主治虚劳发热,往来寒热,诸见血证,鼻衄,咳嗽血,咳嗽、喘,消瘅,中风,眩晕,痉痼,腰痛,行痹,脚气,水肿,虚烦,悸,健忘,小便不通,赤白浊。"


地骨皮地骨皮


 

地骨皮的作用:

  1、李杲:四物汤内加地骨皮、牡丹皮,治妇人骨蒸最妙。地骨皮治足少阴、手少阳有汗而骨蒸者。
  2.《纲目》:枸杞之滋益不独子,而根亦不止于退热而已。但根、苗、子之气味稍殊,而主治亦未必无别。盖其苗乃天精,苦甘而凉,上焦心肺客热者宜之;根乃地骨,甘淡而寒,下焦肝肾虚热者宜之,此皆三焦气分之药,所谓热淫于内,泻以甘寒也。至于子则甘平而润,性滋而补,不能退热,止能补肾润肺,生精益气,此乃平补之药,所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分而用之,则各有所主,兼而用之,则一举两得。世人但知用黄芩、黄连苦寒以治上焦之火,黄柏、知母苦寒以治下焦阴火,谓之补阴降火,久服致伤元气,而不知枸杞、地骨,甘寒平补,使精气充而邪火自退之妙,惜哉!予尝以青蒿佐地骨退热,屡有殊功,人所未喻者。
  3.《本草汇言》:王绍隆云,骨中火热为眚,煎熬真阴,以地中之骨皮,甘寒清润,不泥不滞,非地黄、麦冬同流。
  4.《本草正》:地骨皮,枸杞根也,南者苦味轻,微有甘辛,北者大苦性劣,入药惟南者为佳。其性辛寒,善入血分,凡不因风寒而热在精髓阴分者最宜。此物凉而不峻,可理虚劳,气轻而辛,故亦清肺。
  5.《药品化义》:地骨皮,外祛无定虚邪,内除有汗骨蒸,上理头风,中去胸胁气,下利大小肠,通能奏效。入泻白散,清金调气,疗肺热有余咳嗽;同养血药,强阴解肌,调疮痘不足皮焦。以其性大寒,酒煎二两,治湿热黄疸最为神效。牡丹皮能去血中热,地骨皮能去气中之热,宜别而用。
  6.《本草新编》:地骨皮,非黄柏、知母之可比,地骨皮虽入肾而不凉肾,止入肾而凉骨耳,凉肾必至泄肾而伤胃,凉骨反能益肾而生髓,黄柏、知母泄肾伤胃,故断不可多用以取败也,骨皮益肾生髓,断不可少用而图功。欲退阴虚火动,骨蒸劳热之症,用补阴之药,加地骨皮或五钱或一两,始能凉骨中之髓,而去骨中之热也。
  7.《本草备要》:朱二允曰,地骨皮能退内潮,人所知也,能退外潮,人实不知。病或风寒散而未尽,作潮往来,非柴、葛所能治,用地骨皮走表又走里之药,消其浮游之邪,服之未有不愈者,特表明之。
  8.《要药分剂》:丹溪云,地骨皮能治风者,肝肾同治也;肝有热则自生风,与外感之风不同,热退则风自息。夫地骨皮本非入肝之药,丹溪云然者,以肝肾同位而同治,骨皮既能退肾家虚热,则龙火不炽,雷火亦平,自能息肝热所生之风,虽不入肝经,而肝风亦并治也。且骨皮入肾、三焦二经之外,不入肝,更不入肺,即肺中伏火亦能降泄,则不必疑于肝风之不能息也。总之,肾药兼治肝,乙癸同源也。肾药兼治肺,金水相涵也。
  9.《本草述钩元》:地骨皮,能裕真阴之化源,而不伤元阳,故与苦寒者特殊。凡人真阴中有火,自相蒸烁,而见有汗骨蒸,宜此对待之。须知此味不兼养血,却专以益阴为其功,虽能除热、却不以泻火尽其用,即曰益阴气者,便能泻火,但直以为泻火而用,则此味专以除热,不能治虚矣。彼病后之虚烦地仙散,及健忘之读书丸,心气不足、惊悸健忘之补心丹,并赤白浊之清心莲子饮,可概谓之泻火乎或曰,兹味治风,风正阳之淫气所化者也,独不谓之泻火乎不知益阴气以退三焦之虚阳,但令阴气得为阳守,所程治效,总完一个阴气耳。其有不病于阴弱阳盛,止由阴气不足而亦用此为滋益之元者。故于各证之治,须当识此义也。
  10.《藏府药式补正》:地骨皮,能清骨中之热,泄火下行,以视桑皮,则寒凉又胜一筹。而清肺热,导气火,亦引皮肤水气顺流而下,不嫌燥烈伤津、破耗正气,则与桑皮异曲同工。杞根皮苦寒清肃,直入下焦肝肾,能疗骨蒸里热,而气味俱清,尚不至铲灭真阳,损害元气,然终属清泄凉降之品,绝无滋养能力。
  11.《本经》: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
  12.《别录》:主风湿,下胸胁气,客热头痛,补内伤大劳嘘吸,坚筋,强阴,利大小肠,耐寒暑。
  13.《药性论》:细锉,面拌熟煮吞之,主治肾家风。
  14.《食疗本草》:去骨热消渴。
  15.《本草别说》:治金疮。李杲:治在表无定之风邪,传尸有汗之骨蒸。王好古:泻肾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热,补正气。
  16.《日用本草》:治上膈吐血;煎汤漱口,止齿血,治骨槽风。
  17.《本草述》:主治虚劳发热,眩晕,痉痫,腰痛,行痹,脚气,水肿,虚烦,悸,健忘,小便不通,赤白浊。

实用选方编辑本段回目录

  1、治骨蒸肌热,解一切虚烦躁,生津液:地骨皮(洗,去心)、防风(去钗股)各50克,甘草(炙)0.5克。细末,每服10克,水一盏,生姜三片,竹叶七片,煎服。(《本事方》地仙散)
  2、治热劳:地骨皮100克,柴胡(去苗)50克。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10克,用麦门冬(去心)煎汤调下。(《圣济总录》地骨皮散)
  3、治虚劳口中苦渴,骨节烦热或寒:枸杞根白皮(切)五升,麦冬二升,小麦二升。上三味,以水二斗,煮麦熟,药成去滓,每服一升,日再。(《千金方》枸杞汤)
  4、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地骨皮、桑白皮(炒)各50克,甘草(炙)5克。上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小儿药证直诀》泻白散)
  5、治吐、下血:枸杞根皮、子,为散,煎服。(《普济方》)
  6、治血淋:地骨皮,酒煎服。若新地骨皮加水捣汁,每盏入酒少许,空心温服更妙。(《经验广集》地骨酒)
  7、治消渴日夜饮水不止,小便利:地骨皮(锉)、土瓜根(锉)、栝楼根(锉)、芦根(锉)各75克,麦门冬(去心,焙)100克,枣七枚(去核)。上六味锉如麻豆;每服20克,水一盏,煎取八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地骨皮饮)
  8、治消渴唇干口燥:枸杞根五升(锉皮),石膏一升,小麦三升。上三味切,以水煮,麦熟汤成,去滓,适寒温饮之。(《医心方》枸杞汤)
  9、治时行目暴肿痒痛:地骨皮(切)三斤。以水三斛,煮取三升,绞去滓,更内盐二两,煎取一升,洗目。(《圣济总录》地骨皮汤)
  10、治风虫牙痛:枸杞根白皮煎醋漱之。用水煎饮亦可。(《肘后方》)

  11、治膀胱移热于小肠,上为口糜,生疮溃烂,心胃壅热,水谷不下:柴胡、地骨皮各15克。水煎服之。(《兰室秘藏》地骨皮汤)

  12、治耳聋,有脓水不止:地骨皮25克,五倍子0.5克。上二味捣为细末,每用少许,掺入耳中。(《圣济总录》地骨皮散)
  13、治瘭疽著手足、肩背,忽发累累如赤小豆,剥之汁出者:枸杞根、葵根叶。煮汁,煎如糖服之。(《千金方》)
  14、治肠风痔漏,下血不止:地骨皮、凤眼根皮各等分(同炒,微黄色)。捣为细末,每服15克,空心温酒调服。忌油腻。(《经验方》地骨皮散)

  15、治痔疾:枸杞根、地龙(捣)。枸杞根旋取新者,刮去浮赤皮,只取第二重薄白皮,暴干捣罗为末,每秤一两,别入地龙末5克,和匀,先以热烃汁洗?患处,用药干掺,日可三次用。(《圣济总录》枸杞散)
  16、治气瘘疳疮,多年不愈:地骨皮不以多少,杵为细末,每用纸燃蘸街疮口内,频用自然生肉,更用米饮调10克,无时,日进三服。(《外科精义》应效散)

  17、治妇人阴肿或生疮:枸杞根煎水频洗。(《永类钤方》)
  18、肾经虚损,眼目昏花,或云翳遮睛。和枸杞子500克,好酒润透。分作四份:一份用蜀椒一两炒,一份用小茴香一两炒,一份用芝麻一两炒,一份用川楝肉一两炒。炒后拣出枸杞,加熟地黄、白术、白茯苓各50克,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每天服适量。此方名"四神丸"。
  19、壮筋骨,补精髓。用枸杞根、生地黄、甘菊花各一斤,捣碎,加水一石,煮取汁五斗,以汁炊糯米五斗,拌入细曲,照常法酿酒,待熟澄清,每日饮三碗。此方名"地骨酒"。
  20、骨蒸烦熟(包括一切虚劳烦热及大病后烦热)。用地骨皮100克、防风50克,甘草(炙)25克,和匀后。每取25克,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此方名"地仙散"。
  21、肾虚腰痛。和枸杞根、杜仲、萆解和一斤,好酒三斗浸泡,密封土罐中再放锅内煮一天,常取饮服。
  22、赤眼肿痛。用地骨皮三斤,加水三斗,煮成三升,去渣,放进盐一两,再煮成二程式,频用洗眼和点眼。
  23、小便出血。用新地骨皮洗净,捣取自然汁。无汁则加水煎汁。每服一碗,加一点酒,饭前温服。
  24、风虫牙痛。用枸杞根白皮,煎醋含漱。
  25、口舌糜烂(膀胱移热于小肠,口舌生疮,心胃热,水谷不下)。用柴胡、地骨皮各15克,水煎服。此方名"地骨皮汤"。
  26、男子下疳。先以浆水洗过。再搽地骨皮末,即可生肌止痛。
  27、妇女阴肿或生疮。用枸杞根煎水多洗。
  28、痈疽恶疮,脓血不止。有地骨皮不拘多少,洗净,刮去粗皮,取出细穰。以地骨皮煎汤洗,令脓血尽,以穰敷贴患处,很快见效。
  29、足趾鸡眼,作痛作疮。用地骨皮同红花研细敷涂。
  30、目涩有翳。用枸杞叶、车前叶各100克,捣出汁,以桑叶裹悬阴地一夜。取汁点眼,不过三、五次,即见效。
  31、五劳七伤,房事衰弱。用枸杞叶250克,切细,加粳米二合,豉汁适量,一起煮成粥。每日食用,有效。

 

地骨皮禁忌编辑本段回目录

宜忌

  脾胃虚寒者忌服。
  ①《医学入门》:"忌铁。"
  ②《本草汇言》:"虚劳火旺而脾胃薄弱,食少泄泻者宜减之。"
  ③《本草正》:"假热者勿用。"

地骨皮的食用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地骨皮粥的做法

  菜系及功效:滋阴食谱 清热去火食谱 糖尿病食谱 高血压食谱

  主料:小麦面粉100克

  辅料:地骨皮30克,桑白皮15克,麦门冬10克,

  地骨皮粥的做法:取地骨皮、桑白皮、麦冬放入沙锅浸泡20分钟,煎20分钟,去渣取汁,面粉调成糊共煮为稀粥。


  地骨皮食疗作用

  地骨皮味甘,性寒;归肺、肝、肾经;清润入阴,降而微升;

  具有清虚热,泻肺火,凉血的功效;

  主治阴虚劳热,骨蒸盗汗,小儿疳积发热,消渴,肺咳喘,吐血,衄血,尿血。


  地骨皮做法指导

  1、地骨忌铁。

  2、地骨皮能清泄肺热,肺热除则肺气清肃,喘咳等症自可减除,常与桑白皮等同用。

  3、用于吐血、衄血等症,可与白茅根、侧柏叶等配用。

  4、对阴虚发热、低热不退等症,常与青蒿、鳖甲白薇等药配用。

地骨皮图片编辑本段回目录

    
  

地骨皮地骨皮



地骨皮地骨皮

  
  

地骨皮地骨皮

  

地骨皮地骨皮

  

地骨皮地骨皮

  

地骨皮地骨皮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芡实 下一篇酸枣仁

声明:中药一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切勿模仿及使用,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中药一号网将不会对可能引起的任何损失负责!

词条信息

已删除
此用户已删除
词条创建者
已删除
此用户已删除
最近编辑者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