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一号网 >>所属分类 >> 根茎类中药材    补益类中药材   

炙甘草

编辑词条

  炙甘草,别名又称:蜜炙甘草,为甘草的炮制加工品。现代炮制工艺一种蜜炙方法为:先将蜂蜜置锅中炼成中蜜,改用文火加甘草片拌炒均匀,3~5 min,出锅,置烤房或烘箱60~C烘至不粘手时取出,放凉,该法所得蜜炙甘草不易焦糊,质佳。炙甘草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外表皮红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黄色至深黄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略有黏性。具焦香气,味甜。炙甘草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功效。

目录

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编辑本段回目录

炙甘草的功效

  【性味】甘,平。

  【归经】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主治】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炙甘草



炙甘草的作用
  炙甘草临床应用多为炙甘草汤,是以炙甘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汤。源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原文曰:“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由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阿胶、麦冬、麻仁、大枣、清酒组成。

  现代研究,炙甘草含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及抗变态反应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和止痛作用。因此炙甘草的主要功效是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炙甘草汤主要功效与作用有以下四点:

  1、补阴为主的功效,清代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指出“生地为君、麦冬为臣、炙甘草为佐,大剂以峻补真阴,开来学之滋阴一路也。”清代田宗汉《医寄优阴论》也认为本方是“滋阴之祖方”。

  2、补血为主的功效,以清代唐容川为代表的一派医家认为炙甘草汤是“补血之大剂”。

  3、气血双补的功效和作用,以《注解伤寒论》为代表,认为炙甘草汤的功效当为气血双补,“益虚补血气而复脉”。

  4、阴阳并调,清代医家尤在泾《伤寒贯珠集》指出炙甘草汤是“扩建中之制,为阴阳并调之法”。本方主治伤寒病后或重病恢复期阴血不足,血不荣心,虚羸少气,心慌心悸,虚烦少眠,大便干涩,舌质略红少苔,脉象结代不整。或肺痿久咳,吐涎沫稀痰,量多,咽燥而渴,或痰中带血,心悸气短,心中温温液液,失眠多汗,脉虚细而数,或偶见结代。

炙甘草禁忌编辑本段回目录

  炙甘草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炒白术 下一篇凉薯

声明:中药一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切勿模仿及使用,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中药一号网将不会对可能引起的任何损失负责!

词条信息

已删除
此用户已删除
词条创建者
已删除
此用户已删除
最近编辑者

相关词条